2025年5月3日 星期六

甲狀腺結節怎麼被發現?

甲狀腺結節通常是在以下幾種情況下被發現:

自己摸到、醫生在例行檢查時發現, 或者是在做其他影像檢查(像是頸動脈超音波、電腦斷層)時意外看到的。

雖然大部分的結節是良性的, 要特別注意的是因為約有 4% 到 6.5% 的甲狀腺結節可能是癌症, 所以需要進一步檢查來排除癌症的可能。

#甲狀腺微創消融 
#葉美成醫師的筆記

什麼是甲狀腺結節?

什麼是甲狀腺結節?

美國甲狀腺協會將甲狀腺結節定義為甲狀腺內部的一種病灶,其在影像檢查中與周圍正常的甲狀腺組織有區別。結節的型態可能是單一或多發,結構上可以是囊腫型、實心型,或兩者混合的形式。

如果覺得「結節」這個詞聽起來有點模糊,或是更明白一點,就是甲狀腺腫瘤。
但是聽到腫瘤,病人又會覺得嚇到。
所以,一旦被發現有結節,還是需要進一步檢查和追蹤,確認它是不是值得擔心的類型。

#甲狀腺微創射頻消融術 
#葉美成醫師的筆記

2025年4月27日 星期日

保險公司是真不懂,還是為了刁難病人?

台灣目前針對甲狀腺微創消融手術本來就沒有健保給付,因此自然也不存在健保代碼。但偏偏有些素質堪憂的保險公司,不知道是真不懂還是為了刁難病人,硬要病人來詢問醫師「這個手術的健保碼是什麼?」,讓人實在無言。

您覺得呢?保險公司是真不懂還是為了刁難病人?或是保險員的個人行為?

🔹有些情況是真的「不懂」,尤其是基層的保險業務員,他們可能對醫療項目、健保制度不夠了解,只是照著內部要求走,機械式地叫病人回去問醫師。
(畢竟「有健保碼→有理賠依據」這個思考模式對他們來說是預設的。)

所以保險員要自己去弄懂自己的工作內容。

🔹但也確實有「故意刁難」的成分。有些保險公司會用「資料不齊全」或「手術無健保碼」這種理由,來拖延理賠時間,甚至推託拒賠。這種策略性刁難,只會使病人痛苦,蠻讓人無奈的。

🔹也有「保險員個人問題」的時候。有些業務員本身不專業,或者是怕自己被公司責難、怕賠案不好處理,就想把責任推給病人或醫師,結果搞得大家都很煩。



2025年4月15日 星期二

抽血查不出甲狀腺癌

每天都有人問我:
「抽血可以知道有沒有甲狀腺癌嗎?🩸🤔」

答案是:不!可!以!🙅‍♀️🙅‍♂️❌
就算你血液數值超~級~完美💯
也!不!代!表!沒!事!😮‍💨

🧠 脖子摸到硬塊?
🔍 健檢發現結節?
👉 拜託去做超音波
👉 有需要就細針穿刺,抽細胞送去化驗 🧫🔬

甲狀腺癌很多都超安靜🫥沒症狀
健康不是只看一張血液報告 📄🙃

#抽血查不出甲狀腺癌 😤
#脖子有硬塊不要裝沒看到 👀
#年輕人也會長結節 🧬
#健康不能靠感覺
#醫生日常

2025年4月12日 星期六

自體免疫甲狀腺疾病是什麼?

🧠 #甲狀腺小知識|自體免疫甲狀腺疾病是什麼?

很多人聽到甲狀腺有問題,第一反應是:「我是不是會變胖/變瘦?」但其實這背後,可能跟 自體免疫 有關!

👩‍⚕️自體免疫甲狀腺疾病主要分兩種:

🔹 自體免疫甲狀腺炎(Autoimmune thyroiditis)
🔹 葛雷夫氏病(Graves' disease)

🌀 自體免疫甲狀腺炎又可以細分成:

✔️ 橋本氏甲狀腺炎
✔️ 萎縮性甲狀腺炎
✔️ 產後甲狀腺炎

這些都是因為身體的免疫系統「誤把甲狀腺當敵人」,開始攻擊自己,結果導致甲狀腺功能受損。

💤 如果甲狀腺被攻擊太嚴重,可能會導致「機能低下」——像是變得很累、怕冷、情緒低落、體重輕微增加等等。

這時候就可以透過補充甲狀腺素,讓身體恢復正常運作 🙌

#甲狀腺 #健康知識 #自體免疫疾病 #橋本氏甲狀腺炎 #GravesDisease #健康生活 #身體要顧好 #甲狀腺功能 #衛教資訊
#葉美成醫師的筆記



2024年11月2日 星期六

甲狀腺腫瘤、結節、囊腫、水泡和腫塊 有一樣嗎?


每天在門診,病人經常詢問的問題:

甲狀腺腫瘤、甲狀腺結節、甲狀腺囊腫、甲狀腺水泡、甲狀腺腫塊——這些名稱之間有什麼相同之處呢?
首先,結節和腫瘤的概念是相似的,它們都指的是一個腫塊,是異常的細胞增生。這是一個中性名詞,既可以是良性也可以是惡性。
而囊腫和水泡則主要用來描述這個結節內含有液體的成分。因此,可以說囊腫和水泡都是結節,也是腫瘤,但特別指出這些結節內含有液體。純水泡的結節在所有結節中僅佔4%,這意味著在100個囊腫性結節中,實際上有96個是含有固體和液體的成分。

這樣的解釋應該會更容易理解。
#全自費甲狀腺微創消融手術
#甲狀腺微創消融手術
#甲狀腺結節
#台南甲狀腺消融
#葉美成醫師的筆記

2024年6月2日 星期日

高濃度血小板血漿(PRP)應用於糖尿病神經病變

 

腳像是穿襪子一樣麻木


      一位六十五歲的阿伯糖尿病已經超過二十年,目前糖化血色素大約6.9%。最近幾年兩邊足部麻痛的感覺漸漸變得明顯,麻木的部位好像穿著襪子一樣,而且洗澡時竟然無法感覺到水溫,晚上睡覺到一半有時候又會痛醒。經過神經學儀器檢查確實有末梢神經病變,雖然血糖已經逐漸控制較好,醫師也已經開了神經病變的藥物服用,但是症狀緩解卻不明顯。
      目前為止,確實沒有什麼藥物可以很有效地改善糖尿病周邊神經病變。葉醫師將病人轉介給平常對於疼痛治療很有經驗的醫師評估後,病人接受自費的高濃度血小板血漿(PRP)。治療的方式是使用病人自己的血漿,離心之後萃取高濃度血小板的部分,經由超音波導引,將高濃度血小板血漿注射在神經周圍,經過幾次療程後後症狀逐漸改善,晚上麻木痛醒的機率逐漸下降,麻木無感的問題,嚴重程度似乎有比較下降。

糖尿病神經病變


      糖尿病初期通常不會有什麼症狀,但是長期血糖偏高就等同於全身器官和血管都泡在糖水中,神經當然也是泡在糖水中,經年累月神經損壞。
      糖尿病周邊神經病變是糖尿病很常見的併發症,影響糖尿病患者的生活品質和預期壽命,受影響的神經可以是全身性或局部。慢性神經疼痛是很常見的。有些病人主訴睡眠時腿部有燒灼感、或是肢體感覺異常或是覺得肢體麻木。
      原因是神經本身受損或是神經外面髓鞘細胞的功能受損,導致神經軸突和膠質細胞之間的通訊失去,神經的內部平衡被破壞、進而導致纖維損失、神經退化和疼痛。雖然現今神經傳導研究可以檢測到這些變化;但是很可惜的到目前為止,沒有很有效的治療方法來治療糖尿病周邊神經病變。

高濃度血小板血漿的治療原理


      近年,一些臨床研究開始將高濃度血小板血漿(PRP)使用於慢性神經病疼痛。PRP的機轉為增強癒合、組織重塑和神經軸突再生。自體血小板的血漿可誘發細胞訊息的釋放,例如神經生長因子、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和纖連蛋白。以達到細胞的活化、炎症消解、血管新生等功能,因此有機會恢復神經的功能,進而緩解疼痛及不適。

高濃度血小板血漿應用於糖尿病神經病變


      根據國際期刊美國疼痛醫學會所發表的一個研究,總共收錄了60個病人,一半的病人接受藥物積極控制,另一半的病人除了藥物積極控制外,再額外加上高濃度血小板血漿(PRP)注射治療,PRP注射治療一次後第1、3、6個月後追蹤。研究結果發現有加上高濃度血小板血漿注射這組的病人,無論是麻木或是疼痛在第六個月大部分的病人都有明顯的改善,但仍有少部分一兩個病人沒有改善。

高濃度血小板血漿(PRP)注射治療是一個自費醫療,歡迎來門診與醫師討論適合程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