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6月4日 星期日

胰島素的迷思


作者:葉美成 (Meichen Yeh, MD)


迷思一:打胰島素會上癮,而且打了以後一輩子都要打。


胰島素不是毒品,因此打胰島素不會上癮。

醫師會根據病患的糖化血色素和血糖數值評估,如果血糖較高會考慮給予胰島素的治療,一段時間過後等血糖控制較穩定的時候,再改回口服血糖藥,胰島素並不是打了以後就一輩子就要打。

糖尿病是因為自己本身分泌的胰島素減少,因此血糖上昇。我們給予外來的胰島素治療一段時間過後,可以使自己的胰臟充分休息,之後胰島素停藥後,口服血糖藥可以劑量減少,而且口服藥效果更好。

正確的觀念:胰島素不會上癮,打胰島素之後還是可以改回口服血糖藥。

迷思二:打胰島素會洗腎。


糖尿病控制不良會逐漸傷害腎臟,讓腎臟功能退化,腎臟退化到某個程度的時候,很多口服的血糖藥就不能使用了,而胰島素在腎臟功能不佳的時候可以使用,因此很多人誤以為打胰島素會洗腎。

正確的觀念:打胰島素並不會造成洗腎,真正讓腎臟壞掉而需要洗腎的原因是「血糖控制不良」。

迷思三:打胰島素代表糖尿病比較嚴重。


由於國內的民眾對於胰島素一直有著不正確的觀念和偏見,很多人完全拒絕胰島素治療,因此台灣病人胰島素治療的比例一直都是偏低的。

而歐美先進國家對於胰島素的接受度很高,很多病人願意在糖尿病初期就開始使用胰島素治療,讓血糖控制在正常範圍內,因此心血管、中風、腎臟病的機率也因此下降。

正確的觀念:早期使用胰島素治療糖尿病,可以使心血管、中風、腎臟病的機率降低。

糖尿病病人要與醫師做充分的溝通,醫師開立適合的藥物,無論用口服、打針或是口服合併打針的治療方式,將血糖控制在良好的範圍內,才能讓糖尿病的併發症延緩出現,或是不要出現。